本報記者 竇瀚洋
2025年11月18日08: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推行長期護理保險,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照護體系,擴大康復護理、安寧療護服務供給。
——摘自“十五五”規劃建議
嫻熟地用右腳夾起毛筆,蘸取墨汁,在紙上勾勒著景色,很快,一幅山水水墨畫便已繪就。在浙江寧波的家中,重度失能人員鄔浩良正在認真創作。前不久,他剛舉辦了一場個人畫展,200余件作品全靠右腳完成,令人在驚嘆之余心生敬佩。
時間倒回幾年前,連鄔浩良自己也不敢相信有朝一日能舉辦畫展。成功的背后,除了家人無微不至的關照,更有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帶來的托底保障。
什麼是長護險?這是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部署,是為由於年老、疾病或傷殘導致生活不能自理以及被評估為重度失能的參保人員提供護理服務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被稱作繼“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大社會保險之后的“第六險”。符合條件的失能人員可選擇在定點服務機構接受護理服務,或由定點服務機構上門提供居家護理服務。
作為首批長護險制度試點城市,早在2017年,寧波就開始了穩慎有序的試點。2023年,寧波進一步深化試點,將全市全年齡段醫保參保人員都納入長護險保障范圍,建立起長護險制度的資金籌集、需求評估、待遇支付、服務供給、經辦管理“五大體系”。
2023年6月,在當地醫保部門的指導幫助下,鄔浩良經評估被確定為重度失能Ⅰ級,他一年隻需繳納30元,就能享受每月20個小時的上門護理服務。
“我曾靠繪畫找到活下去的希望,但兩年前病情突然加重,雙腳麻痺、不聽使喚,這一度讓我陷入了絕望。”鄔浩良回憶,隨著自己進入長護險保障范圍,生活發生了新的變化。
次月,當地護理機構便為鄔浩良安排了一名護理員——戴興娣。不同於保姆,護理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取得國家認可的資格証書后才能開展服務,“專業”是他們最突出的特點。
第一次見到鄔浩良,戴興娣心裡“咯噔”了一下:“小鄔身形消瘦、眼睛無神,癱坐在椅子上。大概是常年不出門、不見外人,他一開始對我甚至有點排斥。”戴興娣有著豐富的護理經驗,她並沒有急於“闖”進鄔浩良的生活,而是先從洗頭、剪指甲、喂飯等日常照料開始,再到交流外面的世界,逐漸打開鄔浩良的心房。
戴興娣決定再進一步,嘗試用康復器材為鄔浩良按摩,鼓勵他進行康復訓練。盡管活動依然困難,但鄔浩良樂意嘗試。
康復訓練從最初的每次10分鐘逐漸延長到每次30分鐘,鄔浩良的進步讓一家人喜不自勝。在哥哥鄔浩乾看來,護理員與家人照料的區別就在於專業性,“戴大姐不僅有愛心和耐心,呵護著弟弟的心理健康,更有專業的護理知識,懂得怎麼去輔助康復訓練。”
寧波市醫保局長期護理保險處負責人介紹,長護險涵蓋范圍較廣,具有普惠兜底的特點。據統計,寧波全市已有超過4.7萬人享受到長護險待遇,像鄔浩良這樣60歲以下的重度失能人員佔比超過6%。“長護險讓像我一樣的失能人員擁有了專業保障,也多了一份對生活的期待。”鄔浩良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8日 04 版)
| 相關專題 |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