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
2025年10月15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電影《志願軍:浴血和平》是《志願軍》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為了爭取和平,中國人民志願軍浴血犧牲,保家衛國。英雄們既在前線,也在后方。他們中有戰士,也有談判代表。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們永遠銘記。這正是將影片命名為“浴血和平”的用意所在。
《志願軍》三部曲表現宏大歷史事件,首先要做到尊重歷史事實。第一部聚焦決策出兵,第二部圍繞抗美援朝戰爭第三到第五次戰役展開,第三部就到了“邊打邊談,以打促談”階段。我們希望有新意地展現這一進程,讓今天的觀眾看到中國文化與智慧在談判中發揮的作用,感受到中國人在戰爭中的勇敢、堅韌、不屈不撓。比如,影片中姚慶祥在中立區寧可犧牲自己也堅持不出槍,一個普通戰士能有這樣的胸襟氣魄,這正是中國文化的力量。再比如,6萬頁文件連夜修改好了交給對方,讓欺人者無地自容。
黃繼光是家喻戶曉的英雄。課本中那句“他張開雙臂,向噴射著火舌的火力點猛扑上去”,是每個中國人對黃繼光最深刻的記憶。如何把這個人物刻畫得細膩動人?我們斟酌了很久,決定著力於他的兩次摔倒——當身體兩次重重砸向地面,那聲音讓觀眾感到骨頭碎裂般的劇痛。正是這“摔碎”后依然爬起的堅韌,讓他最后的猛扑,不再只是一個符號,而是血肉之軀用盡全力的抉擇。
黃繼光是英雄,也是普通人,一名犧牲時才21歲的戰士。影片展現英雄在戰場上的勇猛,也講述他作為普通人的牽挂。他想寫好自己的名字,給遠在祖國的母親回一封信。他義無反顧地奔向戰場,一句“別告訴我娘”,透露出做好必然犧牲的心理准備。
《志願軍》三部曲裡有150多個人物,我們希望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捕捉更多閃光的人。劇情設計上,我們在人物姓名中嵌入“趙錢孫李”,意在講述“這就是中國人的故事”。李默尹、李想、趙安南、孫醒等角色的刻畫,讓我們看到了更多面、更鮮活的人物形象。英雄也是普通人,英雄之所以為英雄,關鍵就在於當重要瞬間來臨時做出怎樣的抉擇。抉擇的背后,是中國人深沉的家國情懷。
《志願軍》三部曲的創作歷時整整5年。對熱愛電影的人來說,漫長的時間意味著對質量的追求。這5年,我們帶著一股勁兒。哪些部分還不夠好,就一定要改進,精益求精。這是一次終生難忘的創作。我們想表達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永遠不會被遺忘。年輕的、犧牲的生命,永遠不會隱沒在歷史之中,“志願軍”3個字是我們永遠的榮耀。珍愛和平,是對英雄最好的銘記。
(作者為電影導演,本報記者任姍姍、劉陽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5日 13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