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強化黨建引領聚合力促發展——
本報記者 沈童睿
2025年10月14日08: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金秋時節,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辛沖街道同心村的田埂上,來自綠山村的種植能手陳誠,正查看稻米長勢。“片區協調搶修1200米溝渠,解決了用水難題。”他說,“現在稻米已經播種,白前草種苗也已移栽,預計可為村集體和群眾增收48萬元以上。”“過去村裡單打獨斗,資源分散。現在通過片區化統籌,聯動強村、引入項目,實現了資源共享。”新洲區委組織部主要負責同志介紹。
隨著大量年輕人進城發展,部分鄉村人口外流嚴重。新洲區委組織部堅持以黨建引領,實施煥新行動。組建片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實現強村與弱村互聯,正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
新洲區將452個村劃分為54個片區,通過推動“空心村”融入周邊強村產業擴圍、探索“飛地”投資模式等途徑,實現聯動發展、互惠互利。由街鎮班子成員擔任片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總召集人,推行村干部“統管共用”,依專長組建專項小組,集中參與重大項目招引、重點任務落實。
今年以來,165個專項小組已推動一批強村富民項目落地。如鳳凰片區專項小組通過服務中國武漢垂釣挑戰賽,吸引上萬名釣友與游客,帶動周邊民宿預訂率超90%、餐飲收入增長60%,實現經濟收入5000余萬元。
強化人才支撐、引才回流,是另一重要舉措。前些年,徐古街道周岩村退役軍人洪亮被引回作為村干部后備力量培育,並通過“揭榜挂帥”,領辦了“無人機科技種糧”項目。不到一年,該項目已為村集體增收40余萬元。還有3名年輕人被吸引回村,加入無人機飛手隊伍。
“以前不願留村裡,是因為沒發展機會。這幾年,家門口也有就業崗位了,我們當然願意回來,把家鄉建設得更紅火。”今年從城裡返鄉的謝小海說。
如今,新洲區推動資源高效流通、產業落地發展,促進形成“引才促發展、發展助引才”的正向循環。推動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揭榜挂帥”領辦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項目60余個,已帶動村民實現務工收入420萬元。此外,一批高校青年入鄉留村,為“村裡咖啡”“村裡攝影”“鄉村微工廠”等業態發展注入活力。
新洲區委主要負責同志介紹,實施煥新行動以來,絕大多數“空心村”都有了至少一個特色產業,其中30%的村庄引入了民宿、村咖等新型共富項目,累計增加工作崗位600余個,超20%的村庄已經實現常住人口正增長,村民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4日 19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