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家門口成打卡地,考驗城市治理能力

網紅城市居民的喜悅與煩惱(民生一線)

本報記者 鄭洋洋 王 丹 吳 君

2025年10月14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山西運城,七彩鹽湖景區吸引各地游客前來游玩。
  閆 鑫攝(人民視覺)

  10月5日,湖北襄陽,“黃蓉”“郭靖”“諸葛亮”“黃月英”(從左向右)在“俠義襄陽”旅游公交上與游客互動。
  楊 東攝(人民視覺)

  江西景德鎮,游客在陶陽裡歷史文化街區游覽。
  新華社記者 劉金海攝

  核心閱讀

  巨大的客流量給網紅城市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交通擁堵、物價上漲等問題。如何在保持旅游熱度、開辟發展前景的同時保証市民的生活質量?這考驗著城市治理水平。多地採取引導機關單位開放停車場、改造網紅區域交通設施、成立工作專班維持秩序等措施,用一項項具體的舉措,不斷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努力將網絡流量持續轉化為發展增量。

  

  隨著社交媒體特別是短視頻的快速發展,一批城市在網絡上爆火,吸引了大量游客,成功將網絡流量轉化為文旅消費增量。

  城市爆火,給本地人帶來了哪些機遇?又藏著哪些“甜蜜的煩惱”?網紅城市如何兼顧游客的游玩體驗、城市的發展前景和本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國慶、中秋假期,記者探訪了山西運城、江西景德鎮和湖北襄陽。

  喜悅——

  “潑天流量”帶來收益與機會

  在游戲《黑神話:悟空》的帶動下,山西運城成了網紅城市。據統計,國慶、中秋假期,運城全市開放的51家A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和博物館累計接待游客192.18萬人次,累計門票收入1570.33萬元,累計經營收入3129.06萬元。

  火爆的流量,給本地餐飲從業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生意。“這幾天雖然有小雨,但每天店裡都是爆滿的!”關宇牛肉胡辣湯店經營者關廣宇穿著廚師服一邊忙活一邊說。

  關廣宇的小店位於運城市七彩鹽湖景區附近的東湖農貿市場裡,該市場是當地的網紅美食聚集地,國慶、中秋假期,日均5萬人次的客流在此匯聚。

  “很多網友都說,我們市場簡直是‘碳水盛宴’,這麼多面食不重樣,現在成了必吃打卡地!”關廣宇笑道。

  瓷都景德鎮以獨特魅力吸引各地游客。數據顯示,國慶、中秋假期,全市累計接待游客逾900萬人次。這讓本地人在感到自豪的同時也看到機會。

  景德鎮經營文具店的商戶王女士說,城市走紅讓大家看到景德鎮不僅有千年瓷文化,還有朴實而充滿活力的市井氣息。經營陶瓷工作室的陳先生則看到了普通創業者被“看見”的可能:“我們開始思考如何將傳統陶瓷文化與生活氣息結合,開發更接地氣的文創產品。”

  夜幕垂落,湖北襄陽古城,北街燈火璀璨,青石板路上人流如織。據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統計,10月1日至8日,襄陽東站發送旅客23.7萬人、到達旅客22.8萬人﹔襄陽火車站發送旅客18.6萬人、到達15.6萬人。兩大車站單日發送旅客人數均破歷史紀錄。

  這股文旅熱潮,不僅為景區帶來了人氣,也給企業帶來了實打實的收益。在管家巷文化街區,熊銀匠管家巷店常常很晚打烊。“晚上客人特別多,很多年輕人喜歡在燈光下欣賞銀器制作過程,我們也會讓游客上手體驗。”店鋪負責人熊福章介紹,他們設計了2000多種時尚產品,並不斷推出新品,每日營收超萬元。

  煩惱——

  交通堵、物價漲,生活不方便

  城市擁堵、節奏打亂、物價上漲……城市爆火的另一面,是這些“甜蜜的煩惱”對本地人生活體驗的影響。

  運城東湖農貿市場裡人潮涌動,市場外的道路上,運城市交警支隊副隊長尉俊峰忙著指揮路口的交通。“這兩年游客多了很多,我們很高興,但也有一些‘甜蜜的煩惱’。”尉俊峰指著馬路邊一字長龍般停放的車輛說,這條路是通往運城鹽湖景區和解州關帝廟的重要通道,車流量本來就大,原有停車場無法應對井噴式增長的車流,不少游客把車停在路邊。

  景德鎮的商戶王女士也感受到了這種變化:“接孩子放學的路變得擁擠不堪,附近公共停車位長期被游客佔用,就連買菜都要繞遠。但這些我們都能理解,作為本地人,還是希望更多的游客來我的家鄉游玩。”

  “熱鬧是熱鬧,就是感覺古城比以前更‘擁擠’了。”一位在襄陽古城生活了數十年的老居民說。

  除了城市變“擠”外,涌入的游客也打亂了一部分本地人的工作生活節奏。

  趙玉祥是運城的一名新媒體工作者,節假日也經常要去工作室剪視頻。但每逢假期,他的生活規律都會被打亂:“開車擁堵不說,吃早餐也不方便去店裡,只能提前點外賣,而且經常超時。”

  襄陽市民金女士也有同感:“以前早上隨時能買的紅糖餅,現在想吃得排長隊。雖然麻煩了一點,但看到這麼多游客來到襄陽、喜歡襄陽美食,心裡還是挺自豪的。”

  城市走紅也帶來部分物價上漲。運城文旅局副局長衛景海就住在東湖農貿市場旁。國慶、中秋假期,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他都感受到了明顯的變化:“我愛吃的麻花都漲價了,蔬菜水果的價格也有浮動。”不過,衛景海也能理解,畢竟大部分物價都在合理浮動范圍內。

  巨大的客流量對城市公共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襄陽北街夜市攤主付大姐坦言,生意火爆的同時,環衛工作量也大幅增加。環衛工人趙少華深有體會:“工作量成倍增長,公司會根據人流量動態調配人手,增加清掃頻次。”另外,頗受歡迎的漢江游輪夜游項目“一票難求”,碼頭秩序維護壓力也隨之增大。

  對策——

  細化服務、強化監管

  如何在保持旅游熱度的同時,讓市民生活不受太大影響,成為擺在各個網紅城市面前的一道現實考題。

  對於景區門口排隊、堵車較嚴重的情況,運城文旅部門與交管部門採取引導機關單位開放停車場,引導游客通過擺渡車等有序進入景區等措施,緩解車輛激增對城市運行的影響。“下一步我們還將加大酒店、商場等供給。”衛景海說。除此之外,交通基礎設施更新和科技賦能也是努力方向,“下一步會向市政府建議完善交通設施,推動網紅區域交通設施改造,在路網優化、停車場建設方面下功夫。”尉俊峰說,爭取通過科技賦能,實現路面交通智慧調度。

  景德鎮相關部門也在積極採取措施:城管部門不僅為在網上走紅的“雞排哥”調整了攤位以減少對周邊交通的影響,還成立了工作專班維持秩序。昌江區城市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這裡靠近陶瓷博物館。針對假期人流量猛增的情況,對這類景區周邊臨時的便民攤點,我們會增派人手維持秩序。”城市的口碑不僅在於文化底蘊,也體現在街頭小吃的安全中。市場監管部門加強了對小吃攤販的食品安全指導。這些舉措旨在既保障居民生活質量和游客旅游體驗,又將短期流量轉化為城市長期發展的動力。

  面對客流量增加帶來的壓力,襄陽並沒有簡單地進行“限”或“堵”,而是努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針對假期“停車難”,當地免費開放數萬個車位,游客通過手機就能快速查找導航。針對游客對價格的擔憂,市場監管部門提前介入,部分商家主動承諾“訂貴即賠”。今年,襄陽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關於襄陽古城功能疏解和空間優化的決定》,將古城管理從應對當前流量轉向長遠規劃,推動醫院、學校等功能有序疏解,優化空間布局,目標直指“人城共榮、主客共享”。對此,古城居民既有期待也有擔憂。“最擔心孩子上學問題,學校要是搬得太遠,每天接送就太不方便了。”仍在古城居住的陳女士道出了許多家長的心聲。“我們希望古城的文脈能得到保護,同時居民生活品質也能提升。”在新街社區座談會上,一位居民的話引起共鳴。

  從細化服務到強化監管,從科技賦能到長遠謀劃,各地正在因地制宜探索既能維持旅游熱度,又能兼顧本地人生活體驗的現代化城市發展路徑,通過系統性的城市治理能力提升,書寫從“網紅”到“長紅”的新篇章。

  本期統籌:閔方正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4日 14 版)

(責編:朱一丹、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