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濤 鄭潤祺
2025年10月14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和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習近平經濟文選》第一卷中的多篇著作都對此作出重要論述。比如,《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指出:“要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確保我國經濟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指出:“政府要有所為、有所不為,解決好缺位、越位問題。有所為,就是要不斷建設法治經濟、信用經濟,完善市場規則並帶頭遵守規則,通過堅決懲治腐敗、保障公共安全等優化市場環境,著力矯正市場失靈,規范競爭秩序,使全國統一大市場成為各類經營主體公平競爭的大舞台”﹔等等。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我們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科學指引。
電力市場是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指出:“要遵循電力市場運行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優化電力市場總體設計,實現電力資源在全國更大范圍內共享互濟和優化配置,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電力市場體系。”這是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部署,同時也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了重要基礎。我們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引,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促進電力資源優化配置、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
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探索實踐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指出:“從供給看,我國基於國內大市場形成的強大生產能力,能夠促進全球要素資源整合創新,使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最大化發揮。”電力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支撐,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關乎能源安全與高質量發展大局。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是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有利於促進電力資源優化配置、保障電力供應,並為加快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助推力。
為暢通國內大循環提供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以全國統一大市場基礎上的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我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具有較強的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國內經濟循環順暢,就能推動物質產品增加、社會財富積聚、人民福祉增進,促進國家實力進一步增強,從而形成一個螺旋式上升的發展過程。作為能源轉換和利用的關鍵環節,電力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支撐。如果電力市場體系出現分割,不僅會抬高資源配置成本,也將影響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效果,進而影響國內經濟循環。當前,我國新能源裝機比重快速提升,電力負荷持續增長,疊加極端天氣影響,電力系統運行面臨深刻挑戰。能源安全、綠電消納、價格機制等難題,難以在小區域、局部范圍得到有效解決。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既有助於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也有助於把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好,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比如,從統一市場基礎制度看,這有利於破除各級電力市場之間的交易壁壘,加強多層次電力市場協同運行,完善支撐新能源大規模發展和入市的政策機制,推動電力市場制度規則不斷完善,實現電力市場公平競爭與高效治理﹔從統一市場基礎設施看,這有利於推動包括電力市場在內的市場基礎設施高標准聯通,為電力等資源的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創造有利條件,提高市場運行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降低全社會用能成本﹔從統一要素資源市場看,這有利於在更大區域、更大范圍解決能源安全、綠電消納、價格機制等問題,進而加快推動要素市場化改革和國內大循環暢通﹔等等。總的來看,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能夠打通能源產供銷用全鏈條,以市場化方式實現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的優化配置,進而為暢通國內大循環提供重要支撐。
為我國在復雜國際環境下保持能源安全與經濟穩定筑牢堅實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不是封閉的國內單循環”﹔在《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中指出:“國內循環越順暢,越能形成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引力場,越有利於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越有利於形成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新優勢。”當前,清潔低碳化、數字智能化、互聯互通成為全球能源體系主流趨勢,世界主要經濟體紛紛加快電力市場一體化進程,以提升產業競爭力和能源安全水平。我國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能夠以市場化機制釋放需求潛力,帶動新能源、儲能、智能電網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顯著提升能源體系韌性和風險抵御能力。同時需要看到,全國統一電力市場不是封閉的。隨著我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我國電力企業“走出去”步伐加快,在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的同時,主動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積極推動能源電力領域制度型開放,既有助於擴大我國統一電力市場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也能夠以電力項目帶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互利共贏,為我國在復雜國際環境下保持能源安全與經濟穩定提供堅實基礎。
有利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綠色低碳轉型進程。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工作要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中指出:“我們必須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並從中創造新的增長點”﹔在《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中指出:“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我國在這方面的潛力相當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經濟增長點。”電力領域是我國全面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領域,電力安全是確保能源安全的重要環節。在我國新能源發電比例持續提升、實現“雙碳”目標扎實推進的背景下,沒有一個統一的全國性電力市場,就難以實現綠電大范圍消納和電碳協同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步伐加快,“十五五”時期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進程將進一步加快。隨著新能源裝機比例不斷提高,其規模化消納需要電力市場特別是跨區域電力市場的有力支撐。同時,在全國碳市場加快建設的背景下,深入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將促進這兩個市場更好銜接,充分發揮電碳協同發展的作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綠色低碳轉型進程。
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指出:“要提高電力交易市場化程度,改進電網成本監管,降低電價”﹔在《積極推動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中指出:“積極推進能源體制改革,抓緊制定電力體制改革和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總體方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推進新一輪電力市場改革,我國電力市場建設穩步有序推進,既有力推動了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電力市場體系加快形成,也為能源電力領域培育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強大新動能。
市場體系初步形成。市場空間覆蓋省際、省內,時間覆蓋多年、年度、月度、月內和日前、日內現貨交易,交易標的覆蓋電能量、輔助服務等交易品種﹔全國電力市場經營主體數量已突破80萬家,售電公司超過4000家,零售用戶通過零售市場購電規模顯著擴大,獨立儲能、虛擬電廠、負荷聚合商等新業態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涌現。
市場規則基本完備。以《電力市場運行基本規則》為基礎,電力中長期、現貨、輔助服務三大交易規則為主干,市場注冊、計量結算、信息披露作支撐的電力市場基礎規則體系初步建立,有效解決了各地市場規則碎片化、差異化問題,打破了地方保護和省間壁壘,實現“一地注冊、全國共享”,保障了電力市場公開、公平、公正。
市場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全國電網互聯互通水平不斷提升,網架結構和資源配置能力顯著增強,“西電東送”工程輸電能力超過3億千瓦,為能源資源大范圍配置提供有力支撐。深入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著力暢通配電網“毛細血管”,加速推進城鄉配電網一體化發展。
市場規模持續增長。“計劃電”向“市場電”轉型進程穩步推進,電力市場化交易比例穩步提高。2024年,全國跨省跨區市場化交易電量1.4萬億千瓦時,較2016年增長超過10倍﹔全國市場化交易電量由2016年的1.1萬億千瓦時增長至2024年的6.2萬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比例由17%提升至63%﹔新能源市場交易電量為9569億千瓦時,佔新能源發電量的52.3%。
同時要清醒認識到,當前電力市場仍面臨交易模式、產品體系、交易規則和電價體系等協同和銜接不足問題,制約了統一電力市場運行效率。這些問題既是挑戰,也是下一步改革的重點。必須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強化制度、監管、技術多維度協同,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
縱深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指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深化能源管理體制改革,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縱深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要深入貫徹“五統一、一開放”的基本要求,促進電力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環節更加暢通,市場運行機制更加協調,實現電力交易更好適應新能源快速發展和能源轉型需要,電力資源在全國更大范圍共享互濟和優化配置。
統一制度規則。加快完善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相關法規及標准體系,推動不同部門和地區間標准、規則、政策協調統一。堅決破除地方保護、行業壟斷和市場分割,規范市場競爭和政府行為。細化電力市場運行規則,進一步保証電力市場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順應新型電力技術、信息技術、低碳技術發展趨勢,優化完善電力市場規則制度和技術標准。完善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交易的相關規范,豐富綠電交易方式。
統一基礎設施。持續加快電網基礎設施建設和智能化改造,推動電網高質量發展,提升電網資源配置能力、新能源消納能力和安全水平。加快發展分布式電源、多能互補、新型儲能等新產業,推動配電網在形態上由傳統的“無源”單向輻射網絡向“有源”雙向交互系統轉變,逐步形成大電網為主導、多種電網形態相融並存的發展格局。
統一要素市場。優化省間電力現貨市場運行機制,促進電力資源在更大范圍暢通、高效流動。強化、規范長期送電協議。拓展省間電力現貨市場范圍,充分發揮省間現貨市場靈活互濟作用。強化各省級電力市場功能性統籌和標准化設計,統一各省級電力市場總體框架、核心規則及與各市場銜接方式。
統一商品服務。健全完善電能量市場與電力輔助服務市場並重的市場體系,在不斷完善電能量市場現貨和中長期市場的基礎上,完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交易品種設立流程和輔助服務費用傳導機制,實現電能量市場和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有機銜接。
統一監管機制。提升執法效能,構建公開透明市場環境。完善電力市場“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數字化監管等方式,加強各類監管銜接配合,著力提升監管效能。健全電力領域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強化電力市場監管執法,避免多頭執法、重復監管和一事多罰。
擴大市場開放。推動“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提升我國在全球能源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加快構建我國能源互聯網,打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電力體系,全面提升我國能源發展質量,積極推進與周邊國家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能源電力互聯互通,形成一批跨國跨洲電力聯網通道,逐步推動清潔能源全球范圍高效配置。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4日 09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