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到二〇三〇年發展衛星通信用戶超千萬

指尖一點,天地互聯(政策速遞)

本報記者 王 政 劉溫馨

2025年10月14日08: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手機直連衛星是當前衛星通信領域發展的熱點。近年來,越來越多智能手機搭載衛星通信功能,例如支持北斗短信的手機在無信號覆蓋時,可發送最多20個字的短信和定位信息,定位精度達10米。

  隨著空間信息技術日益成熟、商業航天成本持續下降、大規模星座批量組網,衛星通信產業不斷創新發展。為深化衛星通信准入制度改革,促進衛星通信產業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關於優化業務准入促進衛星通信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意見提出,到2030年,衛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規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各類經營主體創新活力充分迸發,基礎設施、產業供給、技術標准、國際合作等綜合發展水平顯著提升,手機直連衛星等新模式新業態規模應用,發展衛星通信用戶超千萬。

  通信,本質上是解決連接的問題,通俗點說就是要有信號。衛星通信,就是將通信“放在天上”,具有廣域覆蓋、抗毀性強等特點。

  “當前,衛星互聯網發展勢頭迅猛,天地融合已成為信息通信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和特征,手機、汽車、無人機等直連衛星的創新探索活躍,衛星通信正由專業領域向大眾領域快速普及延伸,有望形成新的萬億元級市場。”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級巡視員王鵬表示,意見立足我國產業基礎和衛星通信領域現實需求,既是順應產業大勢,也是回應市場關切。

  近年來,基礎電信企業大力推動星地融合組網和網間互聯互通,相關民營企業也在努力探索商業航天發展路徑,迫切希望放寬業務准入,經營相關衛星通信業務。針對此,意見鼓勵民營企業依法依規利用各類高低軌在軌衛星資源,通過租用衛星資源、開展增值服務、分銷代理業務等多種商業化合作方式,盤活存量衛星資源,豐富業務種類,繁榮衛星通信市場。同時,進一步優化業務准入,支持電信運營商通過與衛星企業共建、共享等模式,深入挖掘天通、北斗等高軌衛星應用潛力,推動手機等終端設備直連衛星加快推廣應用﹔鼓勵電信運營商依托低軌衛星互聯網,拓展高速數據服務,促進信息基礎設施天地融合發展。

  持續拓展衛星通信應用場景,有什麼價值?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專家介紹,衛星通信能在天空、海洋、偏遠地區等無地面網絡覆蓋區域發揮重要作用,在自然災害等極端場景下保持穩定可靠的通信保障能力。

  舉例來說,傳統海上通信存在帶寬不足、時延高、盲區多、成本高等問題,難以滿足現代航運的需求。接入衛星通信網絡能實現數據實時傳輸和航運智能化轉型,提升航行安全和運營效率。

  再比如,在未通電的游牧區,架設光儲充基站不僅成本高,雨雪天氣還常斷電斷網。隨著衛星通信的發展,費用可能更低,信號也會更穩定安全,即使在一些極端場景下,依然可以保持連接。

  意見提出,促進衛星通信在應急通信領域的應用,支持通過衛星通信為偏遠地區和地形氣候復雜地區等提供多樣化網絡接入服務,同時鼓勵衛星通信在工業、農業、交通、能源等各行業各領域的創新應用,加強與工業互聯網、車聯網、航空機載通信、低空智聯網、算力網絡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交叉融合,推動汽車、船舶、飛機等直連衛星,大力發展大眾化、規模化衛星通信應用。這些舉措將進一步推動數字便民惠民。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4日 03 版)

(責編:彭靜、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