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產業、抓培訓、優服務,湖北多措並舉促就業
本報記者 吳 君 李 洋
2025年10月13日08: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日前,本報記者到湖北多地採訪。荊楚大地,處處可見奮斗的身影。
鄂北,丹江口市北京一輕食品(丹江口)產業園區,一瓶瓶汽水打包發往全國多地,“一庫好水”成為致富活水。
鄂西南,鬆滋市文化創新產業園,桐馨樂器等11家樂器制造企業入駐,帶動鄰裡鄉親成為“吉他工人”。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一頭連著萬家燈火,一頭系著發展大局。強產業、抓培訓、優服務,湖北多措並舉促就業。
產業帶著就業走
生產車間裡,縫紉機“噠噠”聲此起彼伏。
“2020年返鄉創業,公司隻有十幾個人。現在管理團隊150人,縫紉工2000人。”天門悅姿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建勇一邊查看生產線,一邊介紹。
近年來,返鄉創業的本地服裝人助推天門服裝產業成長為“百億產業集群”,帶動16萬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天門市彭市鎮胡咀村村民張明就是其中一個。3年前,他來到悅姿服飾公司,成為一名打版師。“只要肯干、技術好,收入就有保障,還能顧家。”張明說。
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也是就業提質擴容的過程。
環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於武漢,在湖北青創園(光谷)示范園內辦公,曾是基礎實驗外包企業,現在致力於生物儀器和實驗室設備研發生產,求賢若渴。
公司總經理李敏介紹:“近期,我們新招到四五名青年才俊。武漢大學生多,園區通過人才儲備庫定期向我們推薦優秀畢業生。”2022年以來,該示范園累計孵化各類新興企業254家,帶動2500余名大學生就業。
數據顯示,湖北城鎮新增就業連續四年超過90萬人,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留鄂來鄂就業創業,連續3年突破40萬人。
培訓圍著就業轉
金秋時節,在自家香菇棚裡採摘、分揀、包裝,張繼成黝黑的臉上寫著喜悅。
隨州市隨縣萬福店農場玉皇廟村村民張繼成,與香菇結緣始於去年。當時,縣裡免費提供香菇種植培訓,張繼成和幾名同鄉報了名。
“菌種怎麼選、溫濕度怎麼控、病虫害怎麼防,每個環節都有科學指導。”通過考核后,張繼成買了1萬棒菌種,收入比外出打工高,“今年,我又買了3萬棒菌種!”
隨縣擦亮“香菇種植工”名片,開展種植、銷售等技能培訓。現在,每三個隨縣人,就有一人從事香菇產業,全縣相關就業崗位超30萬個。
掌握新技能,拓展就業空間。
宜昌廣盛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學員頭戴VR(虛擬現實)設備,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工地上各種場景。
“建筑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數字化發展,建筑工人也要向技能型人才轉變。”該校名譽校長匡玲介紹,通過“訂單式培訓”,學校累計向中國香港、阿聯酋迪拜等地輸送建筑技能人才3萬余人次。
據了解,湖北每年開展補貼性技能培訓40萬人次以上。
服務織密就業網
孝感市孝南區華中國際食品產業新城,工作之余,電子結算員劉博遠經常登錄一個小程序。
劉博遠是一名退伍軍人,去年在“微孝就業”小程序上發布求職信息,找到了現在的工作。“我受益了,也幫朋友看看好崗位。”劉博遠說。
目前,這個小程序注冊用戶超14萬人,入駐的活躍用工企業達2000余家。求職者發布求職信息后,小程序自動推薦匹配度高的崗位,在線上就能與企業直接溝通。
織密就業公共服務網,需要創新政策。
襄陽市南漳縣東鞏鎮,裕農菌業有限責任公司裡,香菇分揀流水線上的工人們手法嫻熟。隔壁的“托管室”裡,幾個孩子正專心地寫作業。“以前最愁兩個孩子放學后沒人管,現在孩子就在隔壁,我上班特別安心。”公司員工楊世秀說。
“我們每年投入400萬元為相關群體免費開設40多種熱門技能培訓課程。”南漳縣人社局局長田衛東介紹,當地構建起“法院+工會+人社”3級保障體系,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據悉,湖北在“家門口”“廠門口”“店門口”等地方,建起就業服務網點4761個。
(周倩文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3日 06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