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以技能培訓賦能人才成長

楊 春

2025年10月13日08: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安徽阜南經開區的一間庫房裡,農民工張虎拿著手機邊走邊拍,看著直播間的銷量往上漲,他心中很踏實。通過就業技能培訓,他的視頻拍攝技巧越來越嫻熟,選品也更精准,如今也獲得相當可觀的流量。

  山西華翔(洪洞)智能科技產業園,大學生李偉入職之初,每天在裝卸料、調整刀具等重復性工序中忙碌。參加系統培訓,跟上數智轉型步伐,從“出蠻力”到“憑技能”,他工作6年后成為技術主管。

  參加蜀繡技能培訓之后的殘疾人賈春梅,不僅有了技能傍身,還成了四川省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的“常勝將軍”。

  對許多勞動者而言,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對他們找到工作、提高收入乃至於改變人生的軌跡起到了關鍵作用。

  就業是民生之本,技能是立業之本。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是緩解“就業難”與“招工難”並存這一結構性矛盾的重要舉措,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於企業而言,技能培訓也有助於優化人才結構、推動技術落地,幫助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此前印發的《關於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從2025年到2027年底,聚焦高精尖產業與急需行業、就業重點群體等開展補貼性培訓3000萬人次以上,圍繞企業職工、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持續加強職業技能提升培訓。以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素質和崗位適配能力,不僅能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也有助於兜牢民生底線、提振消費需求。

  突出一個“新”字。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需要打造與之匹配的新型勞動者隊伍。人工智能、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催生大量崗位,但一部分勞動者現有知識儲備、技能結構不太適應這些崗位要求。面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壯大技能勞動者隊伍,將實現勞動者就業增收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雙贏。

  緊扣一個“實”字。培訓什麼、怎麼培訓,與企業需求、產業需要無縫對接,才能實現同頻共進。江蘇開發適合高校畢業生參加的新職業培訓,為企業定制化培養技能人才﹔廣西採用“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項目化培訓模式,筑牢產業發展人才根基。越是以需求為導向,越能提高職業技能培訓質效,促進人才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

  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企業要發揮主體作用,因為企業最知道自己的人才短板與需求缺口。有針對性地推出培訓計劃,將使企業人才工作事半功倍。企業的好做法好探索,培訓機構的好項目好經驗,都能成為促進勞動者技能就業、技能增收、技能樂業的催化劑。

  培訓賦能成長,技能照亮前程。當前,我國“人口紅利”正向“人才紅利”提升,“人力資源優勢”加速轉變為“人才資源優勢”。進一步做好職業技能培訓、職業教育,持續改善勞動力素質結構,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將不斷優化我國勞動力結構,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3日 05 版)

(責編:王瀟瀟、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