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鄧劍洋
2025年10月13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城裡有的,我們基本都有﹔有些城裡沒有的,我們也有。”浙江省海寧市鹽官鎮桃園村裡,說到現在的新生活,村民們贊不絕口。
從泥路坑窪、河道淤塞到道路整潔、風景宜人,運動有專業場地,還建起了民宿、書店、露營基地……生活在桃園村,卻能享受到和城裡差不多的便利生活。如今的桃園村,吸引了一撥撥游客,也吸引了不少外出打拼的年輕人回鄉創業。
桃園村的變遷折射出我國城鄉關系的深刻變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鄉村振興戰略這篇大文章做好,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不僅是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問題的關鍵舉措,更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在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等方面把城市和鄉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讓城鄉居民共享高品質美好生活,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著力把握好地處“城尾鄉頭”的縣域,一體推進興業、強縣、富民。
從安徽省肥西縣城驅車向南,很快便抵達蔣崗村。水塘裡,游船滿載著游客﹔田埂上,參加研學游的學生們手執畫筆,一幅鄉村畫卷躍然眼前。
“土地有租金,干活有薪金,年底有分紅,在家門口就能掙錢。”村民鄭成勝說。蔣崗村通過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推進農文旅融合,今年村集體收入預計突破650萬元。
在地區生產總值超千億元的肥西縣,蓬勃發展的不隻有文旅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已集聚了上下游產業鏈企業近200家,滿產產值超200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加快發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藥谷科技產業園建設加速推進……
小縣城蘊藏大機遇,“千億元縣”是觀察縣域經濟的重要窗口,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書寫城鄉融合發展新篇。
——堅持以人為本,回應急難愁盼,新政策、新舉措讓進城務工人員在城裡過上更好的日子。
午后,內蒙古自治區達拉特旗西園街道金鵬社區編織小屋內,進城務工人員郝霞正在認真編織手工杯墊。
從農村來到城市務工,郝霞憑著對手工編織的熱愛,成立工作室,帶動上百名婦女實現就業增收。但在城裡工作,孩子入學、家人就醫等問題一度讓她困擾。
隨著當地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郝霞一家在城裡買了房。“孩子考上了大學,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全都有,心裡踏實多了。”她說。
當前,我國正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2024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7%,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或享受政府購買學位比例達97%,全國基本養老保險覆蓋10.7億人。外來建設者更好融入城市,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以加快補齊農村民生短板為重點,持續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農村現代生活水平。
打開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流出來。“過去喝井水,取水麻煩,水質也不穩定﹔現在自來水水壓穩、水質清,喝著放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精河縣肖乃村村民吐爾遜江·庫爾班江說。
在精河縣城鄉一體化水廠,汩汩清水從這裡流向千家萬戶。“我們建立起一條覆蓋城鄉的高效供水鏈,服務用水總人口13.4萬人,全縣自來水普及率、水質達標率均達100%。”精河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
鄉村建設行動穩步推進。目前,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在76%左右,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4%,行政村100%通寬帶、90%以上通5G……一項項改革舉措落細落實,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加快向鄉村延伸,鄉村面貌不斷改善。
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更好發揮縣城連接城市、帶動鄉村作用,定能在城鄉融合發展中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3日 0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