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學好用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文選》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中共生態環境部黨組

2025年08月27日08:5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戰略意義,大力推動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今年7月出版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文選》第一卷(以下簡稱《文選》),系統反映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豐富內涵、科學體系和原創性貢獻,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供了權威教材。我們要以《文選》出版發行為契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切實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以美麗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深學細悟《文選》,深刻理解和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豐富內涵

  《文選》收入習近平總書記的79篇著作,貫穿著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一系列重大問題的深刻洞察、敏銳判斷和理論創造,是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的時代升華,充分彰顯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強大真理力量和獨特思想魅力。

  堅持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保証。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建設我們的國家,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秉持的一個理念就是搞好生態文明。《文選》中,《加強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面領導》《環境問題既是重大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社會和政治問題》等重要文章,深刻闡明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加強黨的領導。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推動黨中央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理念。正確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文選》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等重要文章,深刻闡明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辯証統一關系,以及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要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

  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宗旨要求。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文選》中,《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決打好打勝污染防治攻堅戰》等重要文章,深刻闡明了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要始終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堅持綠色發展是發展觀的深刻革命,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路徑。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文選》中,《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重要文章,深刻闡明了綠色發展不僅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要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著力推動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等優化調整,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保障。制度建設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文選》中,《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等重要文章,深刻闡明了隻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明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要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制度創新,增加制度供給,完善制度配套,強化制度執行,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全球倡議。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趨勢,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文選》中,《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努力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等重要文章,深刻闡明了保護生態環境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和共同責任,要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共建繁榮、清潔、美麗的世界。要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參與全球環境與氣候治理,做世界綠色發展的堅定行動派、重要貢獻者。

  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時期,我們要學好用好《文選》,自覺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

  一是堅持和加強黨對美麗中國建設的全面領導,堅決扛牢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要充分發揮黨的領導這一政治優勢,落實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建立覆蓋全面、權責一致、獎懲分明、環環相扣的責任體系。持續發揮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利劍作用,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常態長效機制,壓實各級黨委和政府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不斷提高對黨中央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的執行力。

  二是統籌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加快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示范樣板。要建立健全美麗中國建設實施體系和推進落實機制,以開展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為著力點,梯次推進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示范樣板,聚焦區域重大戰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因地制宜建設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繼續抓好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設,形成一批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成果,探索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路徑模式。

  三是持續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推動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要以更高標准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以細顆粒物(PM2.5)控制為主線,推進多污染物協同減排﹔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進大江大河、重要湖泊、重點海域保護和綜合治理﹔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實施固體廢物綜合治理行動,深入推進新污染物治理,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為子孫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

  四是加快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培育壯大綠色生產力。要深入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開展多領域多層次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加快推動重點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著力構建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積極培育壯大綠色生產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五是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美麗中國建設保障體系。要完善生態文明基礎體制,推動生態環境法典編纂,開展美麗中國建設成效考核。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責任體系、監管體系、市場體系、法律法規政策體系建設。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實施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准體系,為如期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六是深度參與引領全球環境與氣候治理,共建清潔美麗可持續的世界。要始終踐行多邊主義,堅定履行氣候行動承諾,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更多確定性。積極引領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進程,切實推動“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在全球范圍全面有效落實。深入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化南南合作以及周邊國家合作,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

  持續深化學習運用,不斷提高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的能力和水平

  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一項長期的政治任務,我們要研深悟透《文選》,在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上下足功夫,切實把學習成效轉化為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突出環境問題的工作成效,轉化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生動實踐。

  一是錘煉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要通過學好用好《文選》,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心懷“國之大者”,自覺做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

  二是提升系統科學的思維能力。要通過學好用好《文選》,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証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更加注重系統觀念的科學運用和實踐深化,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科學思想方法。

  三是增強改革創新的行動自覺。要通過學好用好《文選》,深刻把握當前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堅持守正創新,進一步強化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破除思維定式和路徑依賴,以創新思維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生態環境領域重點改革任務落實落地,不斷推動生態環境保護事業行穩致遠。

  四是發揚真抓實干的擔當精神。要通過學好用好《文選》,大興務實之風,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逐步把生態文明建設藍圖變為現實。敢於動真碰硬解決生態環境深層次矛盾和歷史遺留問題,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等方面出實招、下實功、見實效。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7日 10 版)

(責編:彭曉玲、彭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