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攜手推動地球“向綠而行”(和音)

2025年08月27日08: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中國願同各國一道,創新綠色低碳轉型方案,共同為國際綠色合作創造有利條件,攜手推動地球“向綠而行”,共創人類更加清潔綠色的美好未來

  

  能源綜合生產能力和非化石能源佔比等主要指標將如期完成,新能源專利數佔全球四成以上,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累計為其他國家減少碳排放約41億噸……日前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顯示,中國綠色低碳發展成就斐然,已成為世界能源轉型的重要推動者。“中國引領清潔能源技術變革”“中國向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綠色方案”……中國綠色發展步履堅實,為全球低碳轉型作出了重大貢獻,不斷收獲國際社會好評。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中國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順應全球發展大勢、適應時代要求的能源轉型之路。天津港創下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歷史最高生產效率,福建湄洲灣煤炭碼頭實行動力設備“油改電”、碼頭泊位“接綠電”、裝車工藝“散改集”,青海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年均發電量可減少碳排放約122.66萬噸……從港口氫能到高原電站,中國清潔能源開發和利用動能強勁。“十四五”期間,中國建成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網絡,每5輛車就有2個充電樁﹔構建起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佔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梁錦慧表示,中國在國內能源轉型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有望進一步加強對可持續、安全和包容性能源未來的貢獻。

  中國高質量發展含“綠”量持續提升,推動全球能源加速轉型。中國風電裝機規模連續15年穩居世界第一,光伏裝機連續10年穩居世界第一。今年5月,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光伏累計裝機達到太瓦量級的國家,邁向全球新能源發展新高度,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贊譽。中國“綠能力”賦能能源合作,實現共贏。在泰國,中國逆變器技術幫助瑪希隆大學打造“零碳校園”﹔在加納,中國農光互補模式將實現光伏產業和農業協同發展﹔在基裡巴斯,中國企業投資建設的“光伏+直飲水”智慧能源項目,為民生改善和新能源開發提供了嶄新的解決方案……通過持續創新提質增效,中國讓綠色能源技術更加普及、產品形態更加多元,成果惠及各國。

  綠色轉型是全人類攜手同行的必由之路,不應陷入“誰贏誰輸”的狹隘視角。中國的綠色發展成就絕非“能源競賽”的結果,而是以“共享”取代“競爭”、以“賦能”消解“打壓”的包容性實踐。中國是全球最大清潔技術出口國,光伏、風電產品出口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綠色能源項目合作,創造了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46%的工作崗位。英國《碳簡報》網站最新分析稱,2024年中國出口的太陽能電池板、風力發電機和電動汽車電池等,幫助中國以外地區的碳排放量減少1%。近10年來,中國助力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平均度電成本分別下降60%和80%,為全球綠色轉型作出了巨大貢獻。企圖在能源領域搞零和博弈,無理打壓中國的綠色產業發展,將抬升國際社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獲得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成本,阻擋全球綠色低碳發展。

  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是各國的共同責任。中國願同各國一道,創新綠色低碳轉型方案,共同為國際綠色合作創造有利條件,攜手推動地球“向綠而行”,共創人類更加清潔綠色的美好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7日 03 版)

(責編:王瀟瀟、彭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