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更優監管、更高安全、更大便利

建設現代化海關,支撐高水平開放(權威發布·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

本報記者??歐陽潔

2025年08月26日08: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圖表為新華社發

  8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海關守護國門安全、促進高質量發展成就。

  “‘十四五’以來,海關著力提升監管效能和服務水平,海關現代化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為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提供了有力支撐。”海關總署署長孫梅君介紹。

  年均監管進出口貨物體量全球最大

  “十四五”以來,海關年均監管進出口貨物52億噸、貨值41.5萬億元,體量全球最大,安全穩定可控。累計查獲涉政涉槍涉爆等違禁物品515萬件,檢出傳染病70余種18萬例,處置不合格商品20多萬批次。累計征稅9.7萬億元。累計偵辦走私犯罪案件2.3萬起。

  堅決筑牢國門檢疫防線。海關總署副署長趙增連介紹,“十四五”以來,海關初步建立全天候疫情監測網絡,覆蓋220多個國家和地區。口岸檢疫防線更加牢固,探索建立了“一國一策、一病一策、一口岸一策”的精准防控制度,打造從境外到國門再到家門的閉環鏈條。

  保持打擊走私高壓態勢。“十四五”以來,海關會同相關部門累計偵辦了走私犯罪案件2.3萬起,案值近4800億元,涉稅600多億元。通過“使命”行動立案偵辦的走私入境毒品犯罪案件達3032起,繳獲冰毒、可卡因等各類毒品15.7噸。

  守護國家生物安全、生態安全。開展口岸動植物檢疫能力規范化建設,配備了1萬余台先進設施設備,投入應用147個一線快檢實驗室。“十四五”以來,海關檢出進境動物疫病1.1萬種次,查獲走私凍品110多萬噸,截獲違法入境生物制品近5000批次,全部依法退運或銷毀。

  嚴把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關。建立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防控監測體系,實時關注境內外商品質量安全的風險信息。“十四五”以來,檢驗進出口商品900多萬批,退運不合格礦產品、再生金屬1萬多批。嚴禁洋垃圾入境,退運固體廢物4000多批。開展口岸危險品綜合整治,檢出不合格危險品13萬批。緊盯與公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累計檢出不合格商品1.2萬批,不合格汽車6.8萬輛。

  “一網通辦”事項基本覆蓋跨境貿易全鏈條全環節

  通關便利化實現新突破。“十四五”時期,全國通關一體化全面實現。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已成為我國與世界貿易聯通的“數字門戶”,“一網通辦”事項達到了25大類964項,基本覆蓋跨境貿易全鏈條全環節。“智慧旅檢”覆蓋80%的航空口岸。

  在智慧海關建設方面,中國海關與世界海關組織合作開發的全球“智慧海關”在線合作平台注冊國家和地區已達142個。海關廣泛應用檢查機器人、非侵入式檢查設備,監管各環節深度融入大數據、人工智能。開發大數據智能風險布控模型,從100多個維度對每一份報關單實時進行風險甄別,對高風險報關單自動布控攔截,查獲率比隨機布控提高16個百分點。推廣遠程視頻查檢模式,壓縮通關等待時間80%以上。

  在跨境貿易便利化方面,“十四五”時期,海關總署聯合20多個國家部委,每年開展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參與的城市已經擴大到17個省份25個城市,累計出台改革創新舉措108項,得到企業的歡迎。據世界銀行今年4月公布的企業調查結果,中國的海關和貿易法規感受度指標在參評的53個經濟體中評價最優。

  促進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我國出口“含新量”更足,2024年“新三樣”出口比2020年增長2.6倍﹔進口來源更廣,“十四五”時期,新增准入81個國家和地區的271種農食產品,大宗商品、先進裝備、關鍵零部件進口多元化﹔區域結構更優,東部地區穩量提質,中西部地區發力起勢,進出口年均增長7.9%。

  出口“含新量”更足,離不開海關對創新創造的保駕護航。近年來,《黑神話:悟空》《哪吒之魔童鬧海》等游戲、電影周邊和以拉布布為代表的文創產品正成為全球消費新寵,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假冒侵權產品。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海關攔截涉嫌侵權拉布布的產品183萬件。

  為了維護公平健康的國際貿易市場環境,“十四五”時期,海關累計查扣侵權嫌疑貨物26萬批、接近4億件,有效遏制了進出口環節的侵權勢頭。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貢獻了我國1/5的進出口總值

  開放通道和平台建設邁上新台階。“十四五”以來,我國新增和擴大開放口岸40個,總數達311個,基本形成了水陸空立體化、東中西全方位口岸開放布局。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已成為各地對外開放的新高地,以不到1/20000的國土面積,貢獻了我國1/5的進出口總值。

  口岸是國家對外開放的門戶。海關總署黨委委員、辦公廳主任張寶峰介紹,“十四五”時期,我國“東中西協同、海陸空聯動”的口岸格局日趨完善。63個口岸開展智慧口岸試點建設,口岸通行能力不斷提升。2024年,水運口岸進出口貨運量超過43億噸,比“十三五”末增長一成﹔航空口岸增長超過17%﹔陸路口岸增長超過19%。便捷暢通的口岸通道讓更多“中國制造”加速走向世界,也讓更多“全球好物”快速進入中國市場。

  海關總署副署長王軍介紹,“十四五”時期,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新增加19個,總數達到174個﹔布局更加優化,覆蓋各省份。2024年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值比2020年增長超三成。

  “十四五”以來,海關深化國際合作。對外簽署合作文件519份。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新建海關合作機制85個,達到138個。2024年我國與共建伙伴進出口達22萬億元,佔進出口總值超一半,與東盟、拉美、非洲、中亞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年均增長10%以上。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6日 02 版)

(責編:王瀟瀟、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