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趙??成
2025年08月26日08: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加強黨性修養是其中一項重要要求。為什麼黨中央一直強調加強黨性修養,並要求黨員干部“活到老、學到老、修養到老”?
——人民網網友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學什麼、修養什麼。對共產黨員來說,首先就是要加強黨性修養,把政治修養擺在黨性修養的首位,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汲取黨性滋養,持之以恆修好共產黨人的“心學”。
很多人有這樣的經歷,在抗震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中沖在前面的,在日常工作中狀態最積極的,一問常常是黨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黨員要有黨員的樣子。黨員的好樣子從哪裡來?從黨性中來。
如果黨性不強、不純,各方面都會立不穩、站不住。在一些落馬官員的通報中,我們經常能看到“喪失黨性原則”“背離黨性原則”這樣的表述。黨性和原則並稱,一旦黨性失守,也就喪失了原則,迷失了方向。
為什麼要強調“修養到老”?
黨性不會隨著黨齡的增加、職務的升遷而自然增強。正如房間要經常打掃、鏡子要經常擦拭,黨性修養也要常修常煉。隻有不斷“問心”,問出修為和定力,才能做到“無愧”。
2001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在寫給父親習仲勛同志的一封信中說:“無論是白色恐怖的年代,還是極左路線時期﹔無論是受人誣陷,還是身處逆境,您的心中始終有一盞明亮的燈,永遠堅持正確的前進方向。”把錘煉黨性作為終身課題,就要不斷去雜質、除病毒、防污染,確保“心中始終有一盞明亮的燈”。
如何“修養到老”?
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汲取豐厚滋養。時代考題常出常新,對黨員干部的精神狀態、思想觀念、素質能力、作風形象都有新的更高要求。黨的創新理論是一個思想寶庫,其中既有改造主觀世界的思想武器,又有改造客觀世界的科學方法。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皖浙兩省探索出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新安江模式”,從“一水共護”走向“一域共富”﹔堅持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找思路、找方法,江蘇蘇州用人文與經濟“雙面繡”,繡出新時代的姑蘇繁華圖……這些事例充分表明,把思想方法搞對頭,才能發自內心認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同時精准把握政策取向和尺度,狠抓落實,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在為民造福中淨化和升華。黨性說到底就是立場問題,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從“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焦裕祿,到“幫山民致富,做太行愚公”的李保國,再到“讓學生們遠方有燈、腳下有路、眼前有光”的張桂梅……真正的共產黨人從來都是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展現出黨性光輝和人格力量。
在擔當作為中錘煉和強化。黨性要經過斗爭考驗和時間檢驗才能辨出真偽和成色。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關鍵時期,尤其需要那麼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攻堅克難,突破科技“卡脖子”難題需要隻爭朝夕,從抓作風入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動真碰硬……真正把該挑的擔子挑起來,才是共產黨人應有的黨性擔當和政治本色。
在全黨開展集中學習教育,是我們黨推進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徑,也是黨員干部加強黨性修養的寶貴契機。隨著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扎實開展,黨員干部自覺錘煉黨性、提高思想覺悟,迎難而上、主動作為,定能不斷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6日 0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