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錚
2025年08月26日08: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邊疆地區一個都不能少。”“從全國來看,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最艱巨的任務在一些邊疆民族地區。這些邊疆民族地區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隊。”加快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實現各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更好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更好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要深入推進新時代興邊富民行動,扎實推動邊疆民族地區共同富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而不懈奮斗。
我國疆域遼闊、人口眾多。邊疆地區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其重要特征之一是多民族聚居。從人口規模看,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我國陸地邊疆九省區總人口約佔全國總人口的1/5,全國近六成的少數民族人口居住在邊疆地區。從區域位置看,我國邊疆民族地區既是維護國家安全與領土完整的屏障,又是與周邊國家和地區交流的橋梁和樞紐。從經濟發展看,邊疆民族地區具有多方面比較優勢,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區域,是有效銜接國內大循環與國際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因此,加快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扎實推動邊疆民族地區共同富裕,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內在要求和重要任務,有助於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華民族大團結促進中國式現代化﹔也有助於為其他國家緩解國內地區性與群體性貧富差距、防范化解民族矛盾、促進民族平等團結提供借鑒,為人類和平發展與繁榮貢獻中國力量和中國方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一系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相繼實施,邊疆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基礎設施條件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民族團結進步呈現新氣象,向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同時需要看到,邊疆民族地區總體而言仍是我國相對欠發達地區。比如,西部邊疆地區與東部地區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距,東北地區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又如,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資源配置還不夠均衡﹔等等。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並提出“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要立足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全局,扎實推動邊疆民族地區共同富裕。
落實興邊富民戰略部署,推動邊疆民族地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立足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全局,支持和推動邊疆民族地區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為推進共同富裕提供堅實基礎。支持邊疆民族地區立足自身功能定位、發揮地區比較優勢,加快補齊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短板弱項,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更好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支持邊疆民族地區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有序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加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經濟合作,更好服務和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基本公共服務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村覆蓋、向生活困難群眾傾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改善教育、醫療、通信、供水、用電等生產生活條件,支持邊境鄉鎮、邊境村小學和幼兒園建設,幫助各族群眾在邊疆民族地區安居融居、立業生根。完善邊疆民族地區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確保鄉村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
推進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進邊疆民族地區共同富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要立足特色資源,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同時,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邊疆民族地區互嵌式社區治理和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讓少數民族群眾在共享高品質精神文化生活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扎實推進“民營企業進邊疆”行動、和美村寨建設行動、民族手工業品牌培育提升行動、邊境旅游提質增效計劃等,多措並舉促進物質富足與精神富有相統一。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6日 09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