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深入推進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翟 崑

2025年05月23日08:5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4月14日至18日,習近平主席對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進行國事訪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書寫了中國與周邊國家攜手構建命運共同體、共同邁向現代化的嶄新篇章。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周邊工作會議上強調:“要聚焦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努力開創周邊工作新局面。”這為在新形勢下做好周邊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們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的重大意義、工作框架、價值理念等,增強做好周邊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與周邊國家共享機遇、共謀發展,為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繁榮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大力量。

聚焦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做好周邊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提出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倡導推動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如今,中國已同周邊17國達成構建命運共同體共識,在中南半島和中亞地區形成命運共同體“兩大集群”。在新形勢下做好周邊工作,要聚焦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全面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推動中國與周邊國家友好合作開辟新境界。

明確周邊工作的長遠戰略定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從地理方位、自然環境還是相互關系看,周邊對我國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我國幅員遼闊、邊界線長,鄰國眾多,周邊關系和周邊環境十分復雜。周邊地區是我國的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新時代以來,我國先后召開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對周邊工作進行中長期頂層設計和工作部署。2013年10月召開的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的主要任務是,總結經驗、研判形勢、統一思想、開拓未來,確定今后5年至10年周邊外交工作的戰略目標、基本方針、總體布局,明確解決周邊外交面臨的重大問題的工作思路和實施方案。2025年4月召開的中央周邊工作會議,系統總結新時代以來我國周邊工作的成就和經驗,科學分析形勢,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周邊工作的目標任務和思路舉措,強調要聚焦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努力開創周邊工作新局面。這兩次會議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央周邊工作會議提出:“周邊是實現發展繁榮的重要基礎、維護國家安全的重點、運籌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這進一步明確了我國周邊戰略的頂層設計和基本定位,為推動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指明了方向。

把握周邊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央周邊工作會議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提出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倡導推動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以元首外交為引領,同周邊國家深化全方位合作、加強各領域交流、共同維護和平穩定,形成務實高效的周邊工作框架,推動周邊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總的來看,周邊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主要是促進和形成了中國與周邊國家共同發展和共同安全的局面。比如,共建“一帶一路”為中國和周邊國家共同邁向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廣闊合作平台。中國的發展戰略與周邊國家的發展戰略、各種地區合作組織的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形成周邊關系和真正的多邊主義並行發展的態勢。中國與周邊國家一道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在氣候變化、網絡安全、可持續發展等全球性問題治理上密切合作,給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也為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了豐富實用的寶貴經驗。

深入推進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如何深入推進、提質升級?這需要對全球和周邊戰略環境進行科學把握和精准分析。在對我國同周邊關系的研判上,一方面,中央周邊工作會議指出:“當前我國同周邊關系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時期”。這說明經過長期努力,尤其是進入新時代以來,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面臨寶貴機遇。另一方面,中央周邊工作會議指出,我們同時也進入周邊格局和世界變局深度聯動的重要階段。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亂交織,風高浪急,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加劇,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也面臨著嚴峻挑戰。有了周邊外交政策的延續性和穩定性,有了周邊工作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所奠定的堅實基礎,我國在深入推進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時,將更有底氣、更有信心,更有戰略定力。

周邊工作框架是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堅實支撐

統籌協調周邊工作,是我國周邊戰略的一次系統性的進步。相較於2013年10月召開的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將“周邊外交工作”擴展為“周邊工作”,充分顯示出周邊事務從外交領域向更廣泛周邊事務拓展,成為統籌內外,兼顧經濟、政治、外交等工作的全方位工作。將“座談會”改為“工作會議”,體現了我們黨對周邊工作的全面重視。

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在提到我國周邊工作的歷史性成就和經驗時指出:“形成務實高效的周邊工作框架”。做好周邊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任務,統籌好兩個大局、兩件大事。周邊工作是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有機組成部分,與其他重要工作相輔相成,共同服務於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周邊工作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當今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國的發展首先影響到周邊,進而影響全球。這就要求周邊工作必須建立內外統籌的工作框架,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發展與安全是周邊工作的“兩個輪子”,周邊工作需要在復雜的環境中保持發展與安全的平衡,促進有發展的安全、有安全的發展。

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從對內和對外兩個方面對周邊工作框架的順利運行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對內,做好周邊工作,要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加強各方面協調配合。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完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加強能力和隊伍建設,推進周邊工作理論和實踐創新。對外,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要與周邊國家鞏固戰略互信,支持地區國家走穩自身發展道路,妥善管控矛盾分歧﹔深化發展融合,構建高水平互聯互通網絡,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共同維護地區穩定,開展安全和執法合作,應對各類風險挑戰﹔擴大交往交流,便利人員往來。

周邊工作框架要保持創新活力,進一步鞏固擴展主要合作平台,以適應中國與周邊國家快速增長的發展與安全合作新需求。中央周邊工作會議指出:“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主要平台,以安危與共、求同存異、對話協商的亞洲安全模式為戰略支撐”。從發展平台方面來說,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首倡於周邊,也首先惠及周邊。目前,中國已同周邊25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成為18國的最大貿易伙伴。共建“一帶一路”還形成覆蓋周邊國家的立體互聯互通網絡,不僅促進了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也促進了周邊國家之間以及周邊國家內部的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從戰略支撐方面來說,近年來中國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積極參與並創造性地解決不少周邊傳統安全問題和非傳統安全問題,逐漸形成安危與共、求同存異、對話協商的亞洲安全模式,有力支撐了周邊工作框架,為周邊提供了不同於西方大國霸權模式的地區性公共產品。

周邊命運共同體的價值理念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周邊外交戰略和工作必須與時俱進、更加主動。”中央周邊工作會議指出:“以建設和平、安寧、繁榮、美麗、友好‘五大家園’為共同願景,以睦鄰、安鄰、富鄰、親誠惠容、命運與共為理念方針,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的亞洲價值觀為基本遵循”。這表明,我們黨的周邊工作的價值理念體系不斷完善。

共同願景的演進。“五大家園”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五個世界”總目標在周邊工作中的具體表達,非常具有亞洲特色。亞洲國家重視家庭和諧,致力於更大范圍的鄰裡關系和家園建設,將國家視為本國人民共有的家園。把周邊視為共同的家園來經營,更符合亞洲生存發展的習慣特征、亞洲國家發展合作的基本思路,更適合作為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的共同願景。

理念方針的豐富。本世紀初,我國在周邊工作實踐中提出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睦鄰、安鄰、富鄰的外交方針,周邊國家廣為認可。新時代以來,我國周邊外交的理念方針與時俱進。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提出親誠惠容的理念,清晰傳達了新時代中國周邊外交的理念方針。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在“親誠惠容”后面又增加了“命運與共”,更加凸顯人類命運共同體休戚與共的深刻內涵。這使我國周邊外交方針的表述更加全面,更具時代特征、蘊含未來期待。

基本遵循的確立。周邊工作是雙向和多向的復雜互動,既要體現中國的價值理念,又要體現周邊和亞洲整體的價值理念。中央周邊工作會議明確了周邊國家共有的亞洲價值觀的內涵,即和平、合作、開放、包容。自二戰結束以來,伴隨著一些亞洲國家逐漸走上現代化道路,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有關促進亞洲振興背后的亞洲價值觀等深層次問題隨之興起。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發展,尤其是中國提出願意與發展中國家和世界各國共同邁向現代化,進一步帶動了亞洲價值觀的新發展。亞洲價值觀的內涵既包括亞洲國家共同擁有的歷史文化、優良傳統,也包括亞洲國家在共同邁向現代化進程中新的共同價值觀的形成。和平、合作、開放、包容,充分體現亞洲傳統文化與現代精神的主要內容,因而成為中國與周邊國家共同的價值遵循。

(作者為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本文由環球時報社組稿、人民日報社理論部編輯)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3日 09 版)

(責編:王珂園、王先進)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