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湖北隨州廣水市郝店鎮關店村黨支部推動香菇產業發展——

一朵菇帶富一個村(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本報記者 范昊天

2025年05月06日08: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走進湖北隨州廣水市郝店鎮關店村香菇種植基地,一排排標准化大棚裡,立體栽培架上的菌棒排列整齊,上面冒出一朵朵褐色菇傘。“別小看這些菌棒,這是我們的寶貝!”村民王茂樂呵呵地說,2023年,他先試種了3000棒,收成不錯,賺了4萬多元,去年擴種了7000棒,收入有10多萬元。

關店村黨支部書記李緒強接過話茬:“就靠一朵朵小香菇,去年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益破百萬元!”然而,難以想象的是,就在幾年前,村子還負債40余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

“不能捧著金飯碗等飯吃!”一次隨州市委組織部組織的外出考察學習,給李緒強留下了深刻印象,“隻有找准一個產業,才能激活一村資源,富裕一方百姓。村裡氣候、濕度、日照條件適宜,有40余年的香菇種植經驗,現在各項政策這麼好,得抓住機遇!”

他組織召開村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征求村干部、黨員、致富能手、返鄉能人的意見建議。幾經調研、商量,大伙達成共識:“發展香菇產業,亟須打破傳統的‘弱、小、散’種植經營模式,靠村黨支部領辦、黨員帶頭,走規模化、標准化道路。”

干群同心,真抓實干。村黨支部發動5名黨員帶頭出資100萬元當作啟動資金,同時積極對接金融助農、集體經濟扶持等項目資金,建設標准化廠房、制棒車間,搭建自動化香菇菌棒生產線。由此,菌棒成本由原來的每棒5.7元降至每棒3.8元,再以優惠價格出售給菇農。“不僅成本降了,還不用擔心菌棒質量。”看到實實在在的收益,村民們紛紛加入菌棒種植隊伍。

產業發展勢頭起來了,誰來經營?怎麼經營?村黨支部組織黨員、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學習,認為還得走專業化經營之路。關店村進一步整合土地、新建廠房、購買設備,採用“集中制棒、分散種菇”的形式,實行統一大棚租賃、統一制作標准。

種菇是個技術活。村民曹猛在外闖蕩多年,前些年返鄉創業,有經驗、有技術,每棒純利潤達到十七八元。村兩委邀請他負責技術指導。

“原來農戶自己制棒,配比不科學、混合不均勻,加上烘干時間過長、溫度掌控不好,導致菌棒出菇量低,容易感染雜菌。”曹猛的話直擊要害。為此,他探索出一套適合本地的棒料配方,每根菌棒的出菇量大大提升。他主動參與志願服務隊,為菇農手把手教學。

2023年,曹猛遞交入黨申請書,如今成了一名預備黨員。“大家都這麼信任我,我更要為大家提供優質服務了,讓大家都富起來!”曹猛干勁滿滿。

產業做大做強,收益如何分配?李緒強的思路是:“既留足后續發展的資金,又保障群眾的切身利益。”經過集體磋商,關店村將村集體收益的30%用於擴大再生產﹔30%用於村級基礎設施等公益性事業建設﹔30%用於村民分紅﹔5%用於困難救助……得益於此,關店村硬化道路、整修塘堰、修建花菇文化廣場,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動食用菌產業提質增效”。對此,李緒強倍感振奮:“今年,我們計劃把種植規模擴大到130萬棒,進一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讓產業發展、村民收入更上一層樓。”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06日 19 版)

(責編:任佳暉、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