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鄉村拔節話“三力”(人民時評)

王錦濤

2025年05月06日08: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鄉村會客廳,現磨咖啡熱銷,賣一杯村集體分紅3元﹔中藥材加工廠,切片封裝忙,村民干一天能掙150元﹔游樂場,游客笑語歡聲,一年營業額超40萬元……

前不久,筆者走進甘肅渭源縣元古堆村,從拔節生長的“新事物”中,看見鄉村發展新氣象。2024年,村人均純收入達18860元,比2021年增長近52%﹔村集體經濟收入超120萬元,是2021年的2倍多。截至目前,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內,元古堆沒有一人返貧,無一戶“掉隊”,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脫貧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難度不亞於脫貧攻堅。彼時同貧困作斗爭,派了“強外援”、劃了“及格線”,有托舉、有目標。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要自己“打全場”,還沒“終場哨”。如何切實做到平穩過渡、有效銜接?“紅火”的元古堆啟示我們,要憑眼力、定力和執行力。

眼力過人、眼光獨到,才能因地制宜。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這需要既看得准,又看得遠。

所謂“准”,即見自己,知我之長、曉我之短,有的放矢。元古堆氣候陰寒,宜種中藥材,遂調整種植結構,重點發展中藥材產業,村民收入隨產業發展漲了起來。所謂“遠”,即見未來、見他人,胸有發展大勢,眼見他山之玉。初級農產品,往往只能賣地頭價。要想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就得做好“農頭工尾”文章。元古堆引來龍頭企業,讓加工廠“長”在村子裡,既讓中藥材實現增值,又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業。同時,從江蘇南京引進新品百合,3年生變成1年生,效益倍增。窺斑知豹,鄉村謀發展,要因我而起、因時而為、因勢而動,如此,才能有產業因地而興。

保持定力、積微成著,則厚積薄發。過去,有的地方追求短平快,“一哄而上”掙熱錢,最后隻留下“一哄而散”的教訓。可見,鄉村全面振興,發展產業不可見異思遷,“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這山望著那山高。不追逐“風口”上的熱鬧,不眼熱流量中的富貴,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才可能把產業發展好。

元古堆緊盯農業綠色轉型,不用農藥增產、不用化肥增效,隻為給土地蓋上綠色有機章。如今,村裡已有625畝土地獲得綠色有機認証。正是對發展現代農業的堅持,才願耐心等待漫長的轉化周期,最終換來中藥材、鮮百合的供不應求。定而后得,當每個村子都能找准路子,不急躁、不盲動,務實、踏實、扎實,自會碩果滿枝頭。

穩扎穩打、善作善成,方能行穩致遠。認准了,就要抓緊干,提升執行力,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從最早的“擺攤”開農家樂,到引入運營公司,創新採用“農戶+村辦企業”的模式發展旅游﹔從簡單地扮靚田園風光,到打造梅花鹿養殖基地、花海、冰雪旅游基地等游樂景點,豐富旅游業態……正是沿著文旅產業這條路子拾級而上,元古堆才實現從“賣資源”向“賣生態”、從“農業村”向“旅游村”的轉變。

提高執行力,也要有戰略眼光,多幾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洒脫勁。鄉村全面振興是一場長跑,靜思勤為,不圖一時之快、不貪眼前之利,一以貫之真抓實干,發展的路子自會越走越寬。

“擼起袖子加油干,元古堆村一年一個樣。”村黨總支書記董建新對未來信心十足。找准路、沉下心、使足力,相信,更多鄉村將如元古堆一樣,日子越來越紅火。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06日 05 版)

(責編:任佳暉、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